close

一直都不知道該怎麼樣下筆去記錄這對我來說非常奇妙的一週

或者是說,不知道該怎麼開始,該從何而起,又該寫到哪裡停止。

在facebook上記錄當天的、片刻的心情總是容易,而要系統化的書寫則不然

必須沉澱必須內省必須和自己對話。

 

而前幾天每每當我要開始下筆的時候,我又會聽到關鍵句

「Hey, Shelly, Are you going out tonight?」

然後一個晚上過去跳得暈頭轉向回來又是倒頭就睡隔天得從正午開始過起

於是就一直擱置到現在了...

 

無論如何,開始吧。

 

交換學生背景介紹

以防有人不知道我到底是什麼名目來的還是說明一下

從大二升大三暑假準備托福開始,參加學校校級交換計畫,申請上交換曼徹斯特大學並領有校級獎學金

曼徹斯特大學交換學生語言成績要求為托福100分以上,名額上下學期各一名

 

我於大四上學期到曼徹斯特大學交換一學期,

住在學校宿舍Weston Hall 八個人一間flat共用廚房獨立衛浴,一周是122鎊的樣子

 

曼城是一座相當大且具有豐富歷史底蘊的城市

前天去聽了distinguished lecture

講座是Michael Wood一位劍橋畢業的public history教授

談到曼徹斯特的歷史意義以及他如何影響整個現代社會

我才驚覺,對啊,我處在一個歷史現場,工業革命的起源地、甚至是資本主義的濫觴

因此雖然曼城不很美、不很優雅、天氣不好總是陰雨綿綿

但是對我來說,她熱鬧地剛好、也安靜地剛好;最重要的是,是個有故事的地方。

 

而且城市生活機能非常方便,你叫得出來的英國牌子我走路都可以抵達大逛特逛

生活費用並不如想像中不堪負荷(自己買東西煮的話其實可以比台灣外食省)

 

交通方式

說明一下怎麼到這裡好了

我搭乘阿提哈德航空,單程旅遊票18300左右,於曼谷與阿布達比轉機不停留抵達曼徹斯特國際機場

行李限重30kg

整趟航程連轉機等待時間約25-26小時

行李直掛沒有耽誤、飛機餐好吃、轉機點明確清楚、機上設備新穎齊全

 

以下進入這一周以來的小心得整理

 

跳脫舒適圈

對我來說,這真的是a huge step out of comfort zone

第一周遇到好多人問我,「這是你第一次來英國嗎?」

我都會回答「是啊,其實,這是我第一次離開亞洲」

然後忍不住又在心裡為自己振臂加油(這齣一定要演一下要不然真的是會缺乏勇氣)

 

我一直覺得我是一個很台灣的人

從小在台灣長大、很大才開始學英文、喜歡中華&台灣文化、價值觀也很不洋派

穿著偏保守還有從不露額頭(露額頭真的是一大指標,請看看身旁作風洋派的人是不是很愛大露額頭同時一直撥頭髮哈哈哈)

幾乎不太聽國外音樂、最喜歡台灣小吃、沒有任何一個外國朋友(朋友在此為嚴格定義)

生活中幾乎沒有任何說英文的機會

 

所以這裡的一切對我來說,都foreign到不行。

然後可能我也有點後知後覺,在來之前並沒有真的很緊張,只是一直覺得,喔,這件事即將要發生了。

等到我真正踏上英國這片土地,真正開始在這裡生活,入住一個滿是native的flat以後

那種「不舒適」的感覺才真正讓我緊張、不自在、想家想朋友、上演每到新環境必崩潰的戲碼。

 

毫無疑問,語言是最大的問題。

或許在台灣,以平均而言,我的英文算是中等偏上的程度,但是在這裡,我常覺得我是不是過去的英文都白學了。

 

第一個因素是口音

當英國腔只是一個遙遠的名詞的時候,真是天殺的性感又高貴

想到貝克漢的臉、福爾摩斯配上滿口的英國腔,少女心開滿一個院子的小花而且還紅橙黃綠藍靛紫。

但當你真實地在這裡生活,你明明知道他們講的是英文,但是你就是無法瞬間聽明白的時候

真是痛苦萬分。

 

最痛苦的時候,就是當我的寓友們全部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

充滿各式各樣(共同點就是都很北方)的口音、語速比快樂星期天還快、充滿英國內梗與大相逕庭的文化背景、甚至與美式英文不同用語的時候

簡直是人生中最想挖地洞的瞬間,人在現場、努力聽著,卻好像聾了

當他們笑得花枝亂顫的時候我只在心裡想說,靠北咧西哩邱薩拎鄒罵聽巄無幹幹幹

 

如果你是不會講台語的人,可以想像一下

這感覺就像是你誤入一個一群以台語為母語的人的對話中的那種無助感

就是你可能好像大概懂一些單字、又不是非常懂整個意思,當你試著了解的時候,對話已經進行到下兩百個字了

或者是你想要開口,可能根本找不到空隙,或是發現氣氛因為你的2倍放緩的語速而變得有些奇怪

 

又,我今天在圖書館遇到一個美國女生她主動跟我講話

我瞬間覺得天哪我的語言能力又回來了他講的每一個字我都聽得懂,也可以自在回應

其實我的英文還是沒有那麼差嘛

但事實就是,現在我在英國,我必須努力試著理解這些奇奇怪怪的腔調

 

第二個因素是英文程度

必須承認,我還是太鬆懈了

去年考完托福以後,大概是放任自己呈現一個停滯的狀態

如果一直維持英文聽力練習、多找些開口的機會,一定還是會好不少。

所以口音是加劇痛苦的一大因素,但我想有一大部分的原因還是英文程度不夠。

 

生活我的生活

其實這也包含了跳脫舒適圈這件事。

我是一個幸福的小孩,雖然21歲了,但從來沒有離開過家、從來沒有一個人生活過。

所以從來這裡的第一天開始,生活我的生活,就是我現在的一大課題。

自己去大賣場購買寢具、家用品、在超市選購食材、構思每天的菜單、下廚、按時吃飯洗衣服睡覺

還有這個沒課的星期,如何安排每一天的生活,

沒有人能夠無條件在你身邊的時候仍然獨立地勇敢地一個人探索這個陌生的地方

這些微小到不行、能夠以「獨立」兩字總結的事情,對我來說也是很大的學習跟嘗試

 

有時候,並不是我不會或我不行,而是我不需要也沒有這樣的機會

所以來到這個遠得要命的地方,是人生中一個再難得也不過的時機

遠離所有你愛與愛你的人、首次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讓生活全然按著自己的規劃前進

 

優雅的友善

這是另一件我想特別挑出來講的事情

英國人真的非常友善。

姑且不論是不是因為我看起來像小孩子

從海關,到今天我在路上遇到的人,大家都非常非常nice,並不如預期中驕傲冰冷甚至是種族歧視。

 

第一天在海關的時候,我一直記得海關阿姨問我是不是第一次來英國

我說對啊,所以有點緊張

他就用麥教授的語氣說「you will be fine~」瞬間真的覺得自己會很fine(不是必須繳fine~~謝謝~~~)

 

再來就是去學校跑行政程序跟參加活動

每個人都會讓你覺得你是充分被重視的

再加上曼徹斯特大學是散落在整個城市裡面,校區建築基本上跟城市的建築們互相交錯

所以走在路上隨時可以看見穿著ask me曼大紫的學生志工

於是不安惶恐跟迷路病都能很快被治癒

 

路人也是,有時候我只是站在街口拿著地圖,就會有人走過來問是否需要幫忙

年長者更是特別友善,有一次我問路但是那是外地人

他一直跟我說很抱歉無法幫助我祝我好運

真誠的眼神跟語氣讓人打從心底感到窩心

 

但為什麼說是優雅的友善

他們的友善並不過於強烈而至令人不舒服

是保持適當距離且恰到好處的

跟台灣人好客熱情日本人有禮溫和的感覺又不同

但同樣的是都讓一個外來者備感窩心。

 

(請接續下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elly46tw 的頭像
    shelly46tw

    大城市小女子:)

    shelly46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